蜜桃直播

English

重要新闻


 俞孔坚教授在巴西建筑与城市规划国际大会做开幕主旨报告

    2025年9月4日至6日,巴西首都巴西利亚迎来了巴西建筑与城市规划委员会国际大会(CAU-CI 2025)。这是巴西建筑与城市领域规模最大的专业盛会之一,本届大会以“人人共享的建筑与城市”为主题,吸引了来自20个国家的近4000名与会者和120余位演讲嘉宾参与。

    大会开幕式上,中国景观设计师,中国城市科学研究会副理事长、风景园林学会气候委员会委员,蜜桃直播 教授俞孔坚发表了主题演讲。俞孔坚教授以“海绵城市”理念闻名于世,呼吁城市必须在面对气候变化时,改变“与水对抗”的旧思维,转而选择“与水共生”。

一次具有里程碑意义的大会

    CAU-CI 2025由巴西建筑与城市规划委员会(CAU/BR)主办,今年恰逢该机构成立15周年。大会回到象征性的巴西利亚——这座现代主义城市自建成以来,始终被视为城市理想的实验场。大会议题分为三个板块:“记忆之路”“日常之所”和“创新之径”,涵盖遗产保护、住房与社会公平、以及新兴技术等领域。

    与会嘉宾阵容星光熠熠,来自澳大利亚的Karl Fender、墨西哥的Sara Topelson、哥伦比亚的Diana Wiesner、阿根廷的Jorge Arditti、加拿大的Tye Farrow,以及美国的Evelyn Lee,以及巴西知名建筑师如Gustavo Penna、Laura Penna和Jô Vasconcellos均受邀参加大会。多元声音共同呼应了“人人共享”的主题。

俞孔坚主题演讲:观念转变

    在演讲中,俞孔坚直言。面对洪水和极端天气,依靠大坝、泵站和水泥渠道的传统灰色基础设施正在失效。“我们永远无法战胜水,而必须学会与水共生。”

    他提出的海绵城市/海绵地球理念,通过湿地、海绵公园、透水铺装、绿色屋顶和可淹没空间等措施,让城市像海绵一样自然吸收、存储、净化并缓慢释放雨水。这不仅能缓解洪涝,还能补充地下水、改善水质、降温城市小气候,并提供优质的公共空间。

海绵城市/海绵地球的三原则


    俞孔坚总结了三条核心原则:第一,源头滞留:增加透水地面和小型雨水收集设施;第二,减缓径流:恢复自然河道,建设梯田式景观,分散布置滞洪区;第三,下游消纳:利用湿地、公园和滩地作为雨季自然扩展空间。

    这些措施不仅是工程手段,更是文化转变,让人们重新理解水:不再是敌人,而是资源与伙伴。

巴西的现实呼应

    2024年南大河州的严重洪灾后,巴西亟需新的城市水管理模式。大会前数周,巴西全国电视节目《Fantástico》)专门报道了“海绵城市”如何在中国落地,如何通过自然系统有效防止灾害并提升公共生活品质(//globoplay.globo.com/v/12590689)。

    俞孔坚指出,海绵城市原则可在巴西多样化的环境中加以应用——无论是亚马逊的洪泛平原、东北部的半干旱地区,还是圣保罗与里约等特大型城市。

 全球意义

    “海绵城市/海绵地球”的理论与实践影响已超越中国和巴西。在纽约,Waterfront Alliance将其视为应对海平面上升和极端降雨的重要蓝图(Waterfront Alliance, 2025)。在美国公共广播电台WBUR的节目《Here & Now》中,俞孔坚被采访时强调:“我们不能与水对抗,我们必须学会顺应它。”WBUR, 2025)。CNN最近也专门发布了海绵城市与海绵地球纪录片(//edition.cnn.com/2024/08/13/style/china-sponge-cities-kongjian-yu-hnk-intl)。这一理念正在全球范围内引发共鸣,将城市设计重新纳入自然循环。

大会的遗产

    CAU-CI 2025证明了“人人共享的建筑与城市”不仅是一句口号,更是对社会和环境的责任。无论是国际领袖,还是巴西本土的建筑师和城市规划师,都在巴西利亚达成共识:未来的建筑与城市必须同时服务于人类与自然。

    在现代主义的象征——巴西利亚,俞孔坚的发言尤显深刻:21世纪的城市必须更新想象,从混凝土堡垒转向生态海绵,从“抗拒自然”走向“与自然协作”。


相关报道:

CAU/BR (2025a) Arquitetura e Urbanismo para Todos: Conferência Internacional CAU 2025 reúne profissionais de 20 países. Available at: //caubr.gov.br/conferencia-internacional-cau-2025-comeca-nesta-quinta-feira-4-9 (Accessed: 11 September 2025).



编辑/ 朱亮亮